陈氏鹏升公司,崛起与发展之路

陈氏鹏升公司,崛起与发展之路

招晨方 2024-12-19 未命名 254 次浏览 0个评论

文:杨峰



在2018年厦门市第五届陈元光文化论坛上,时任潢川县政协主席的涂白亮在开幕致辞时说:“陈氏是光州的骄傲,光州更值得陈氏自豪。”这用在陈讲一、陈讲宇兄弟身上,可以说恰如其分。

在潢川县产业集聚区工业大道西二路南段,有一家“潢川县鹏升畜产品有限公司”,简称“鹏升公司”。该公司创建于2012年1月18日,注册资本6000万元,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总资产1.2亿元。该公司现有职工120人,其中拥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8人,本科以上学历22人。企业法人陈讲宇,是潢川县总商会成员、县第十三届政协委员、中国生化制药工业协会糖协会分会理事。



陈氏鹏升公司,崛起与发展之路

鹏升公司




鹏升公司拥有毛肠加工生产线4条,日处理原肠20000根,粗品肝素年加工能力4000亿单位,肠衣年加工能力4000吨,肠膜蛋白粉年加工能力300吨,是集采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产品有:肝素钠(降血脂、抗血栓、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转移以及制诱导干扰素等)、肠膜蛋白粉(高级饲料蛋白添加剂)、肠衣(香肠的天然包装膜)。公司从事肝素钠生产多年,拥有丰富的肝素钠生产经验,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同等生产条件下生产工艺优于同行水平七个百分点,使企业在行业里拥有强劲的竞争力。公司2018年营业收入6824万元,2019年新项目正式投产,营业收入达1.28亿元,2020年营业收入超2亿元,已实现连续三年营业收入翻番,目前是河南省最大的肝素钠粗品加工企业。2020年已与牧原集团达成原料采购合作,下游为复星医药、东诚制药、华润天东制药等多家上市药业集团公司的核心供应商。

鹏升公司新项目的生产车间按照国家GMP标准来设计,生产线水平先进,结合多年从事肝素生产生产经验,参考德国进口设备技术,自己设计、研发并出具设计图纸,整个车间肠衣车间的肠衣加工生产线肝素车间的各类反应釜均是自己研发与设计,设备结构合理,材料精良,连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具有较高安全性和科技含量。

公司始终以“诚信为本、质量求生、信誉第一、互惠双赢”为经营宗旨。依托业已形成的资源掌控能力,把经济效益的增长点放在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上,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成为设备先进、产品创新、环保意识强、市场适应力强的高品质肠衣、肠膜蛋白粉和肝素钠粗品加工的标杆企业,目前已通过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环境管理体系(IS014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1)的认证。



陈氏鹏升公司,崛起与发展之路

肝素洗脱车间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鹏升公司投资近百万元购置了检测、检验设备,成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和信阳农林学院成立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成立了低分子肝素研发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和高校的积极合作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掌握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目前企业拥有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

为完善企业产业链,公司通过严谨的组织架构,计划对目前粗品肝素产品的上下游同时布局,以稳步扩大规模,让鹏升公司成为豫南地区一个肝素钠全产业链的生产基地。上游,在加强技术和管理科技创新的基础上,依托潢川县庞大生猪养殖量的优势,建成一个标准化的生猪屠宰企业,既保证公司的原材料供应,又增加了产品的可追溯性。下游,则通过目前已经掌握肝素类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技术,建成一个肝素原料药生产企业,形成肝素原料药的生产与制备、低分子肝素类产品研发与制备的生物医药企业。使鹏升畜产成为全国首家拥有生猪屠宰、原肠提取、粗品肝素提纯、低分子肝素制备的完整肝素产业价值链的集团化企业。

鹏升公司在河南省科学技术交流会暨发明展览会上荣获金牌奖,《猪小肠加工肝素钠粗品创新技术》获得宁波主行的药学会学术研究年会三等奖。企业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事业单位”“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河南省名牌产品”“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潢川县高成长企业”“中国生化制药工业协会荣誉会员单位”“潢川县先进企业”“潢川县最美爱心企业”“信阳市纳税等级A级企业”“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

鹏升公司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快车道,前景美好,然而一路走来,路并不平坦。在1997年第7期《河南科技》“专访”中,有一篇梁庭玉的《兄弟俩致富之后》的文章,介绍的是陈讲一、陈讲宇兄弟俩,发展背后的艰辛可窥一斑:


在潢川县付店镇,提起陈讲一、陈讲宇俩兄弟创办的《科技苑》几乎无人不晓,但其间的酸甜苦辣却鲜为人知。

陈家原来生活很困难。10年前,其与人合办一个小型肠衣加工厂。从加工肠衣剩下的脏物中提取肝素钠。由于市场不景气,技术不过关,不到一年就赔了七、八万元,全家陷入困境。

不得已,老大陈讲一辍学了。他没日没夜地为一家人生活奔波着。1992年,肠衣、肝素钠行情好转,老二陈讲宇恰好中学毕业了。兄弟俩为了重操旧业,立即四处闯荡,先后拜了8个师傅,终于学成回家。五年来,他俩边加工、边进修、边研究,不仅盈利100多万元,双双拿到了自修大专文凭而且逐步摸索出了一套提取肝素钠的新技术。

富裕后的兄弟俩不忘众乡亲。他们经常为困难村民赠送钱物,多次向希望工程捐款。给人千金,不如授之一技。后来他们考虑到仅靠资助,人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于是兄弟俩与县科协共同创办了潢川县科学技术协会生物化学研究所。1994年冬兄弟俩自费订了20多份科技类报刊,在自家临街的面墙上办了一个《科技苑》,每周一期,开辟了《养殖业顾问》《加工业指南》《新技术介绍》等十几个小栏目。先后办了157期,共从报刊上剪贴各类资料、信息16800余条。每天乡邻们三五成群地前来阅读、摘抄。同时,兄弟俩还免费向乡邻们赠送各种科技资料达3000多份,接待前来科技咨询的农民达12500多人次。1995年冬,光山县南向店农民王语生闻讯,前来索要了有关温室塑料大棚种植黄瓜、甜椒之类的资料,回去后边学习边种植,翌年就收入10000多元。付店镇骆店村农民张永安来这里学习、咨询后通过实践,摘掉了多年贫困的帽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

眼下,他们正着手筹建肝素钠粗品实验室和精品制作室,促使肝素钠的研究加工再上一个新台阶。还打算在近两年内与付店镇有关单位联手办几个粮食深、精加工的企业。为发展地方经济,帮助村民致富多写几笔更新更美的文字,多画几幅更新更美的图画。


陈讲一、陈讲宇兄弟俩一个是高挑的个子文质彬彬,一个憨厚敦实。陈讲一因为爱写韵律诗,活跃于文联的几位诗人中。虽然我写不了诗,却在文联的活动中彼此熟悉。2021年2月20日,潢川县(光州)根亲暨开漳圣王陈元光文化研究会陈氏分会就是在鹏升公司举行的成立座谈会。陈讲一向我讲述了鹏升公司的前世今生。



陈氏鹏升公司,崛起与发展之路

陈氏分会座谈会合影。中排右三哥哥陈讲一,前排左一弟弟陈讲宇




那是在1983年,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也就是在这一年,河南省进行了联产到户的土地政策。陈讲一的父亲是一位教师,母亲是一位农民,养育了他们兄妹三人。陈家自然也分到了应有的土地。当时陈讲一刚上小学五年级,弟弟妹妹就更小了,家里只有母亲一人从事农田劳动。陈讲一回忆说:“也就是这年的秋收时节,我的父亲每天利用放学后帮忙挑稻捆,实在是挑不动,在田埂上跌倒了很多次。家里没有劳动力,没有办法再种地了。这年的冬季俺们家放弃了种地,一家人搬到镇上的小学旁边,开起了小卖部,收入仅仅能凑合着过日子。”

1985年的一天,陈讲一的父亲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一条消息,就是利用猪小肠加猪肠衣的小下脚料“肠黏膜”,可以生产一种出口的生物原料药“肝素钠”,小规模生产一年可以创收一万多元。在当时,刚上班的工作人员每月也就三十几元的工资,大米仅一角多钱一斤,这一万多元在当时可是个天文数字,“万元户”更是当时很多人家的梦想。陈讲一的父亲为了改变家庭的贫困状况,就利用1985年的暑假带着母亲去山东学习了生产肝素钠的技术。回来后又找亲友们借了些资金,招了一二十位教师家属,便在付店镇开办了第一家民营小厂。这一年的冬季做下来,生产的“肝素钠”竟然非常成功的销售给了徐州市生化制药厂,肠衣也顺利的销售给江苏省的外贸公司。陈讲一家还真的挣到了一万多元,成了那个时代让人羡慕的“万元户”。

陈讲一说:“因为潢川县有杀年猪的习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不是太好,过了冬季,一个小镇自然就没有了原料。基于交通和原料问题,1986年下半年,我父亲决定租用潢川县城关镇管辖的一个淘汰社办企业(草席厂)的场地,位置是在潢川县城大泊岸边的一段城墙埂上。”

也就是这次搬迁,因为陈讲一的父亲是教师,没有时间管理小厂,而母亲又没有多少文化,自己不会检测,对于市场信息、国际形势,更是不了解。总之,“肝素钠”产品质量出现了问题,产品的销售一路下滑,造成了积压。这一年正好是1987年,陈讲一初中毕业。为了这个寄托了整个陈家希望的小厂的生存,陈讲一的父亲联系到四川大学生物系的巍章祥教授,于是决定陈讲一不再继续升学,而是背着书包去了四川大学生物系的肝素钠实验基地(四川旺苍县)学习一段时间。

陈讲一学成回来后,不合格的原因找到了,把不合格的肝素钠也处理合格了,同时在巍章祥教授的帮助下,积压的肝素钠也销售给了四川省生化制药厂。可是受当时国际形势影响,肠衣出口不了,依然处在积压状态。结果一算账,陈家欠银行贷款8万多元!今天再回忆这一段经历,陈讲一依然感慨万千:“就算我们全家不吃不喝,用我父亲的工资也得100多年才能还清账呀!当时资金链断裂,造成了小厂的破产。弟弟妹妹还要上学,生活还要继续,我与母亲在潢川开过小吃店,摆过卤菜摊……挣的钱除了生活之外,仅仅够支付银行的利息。”

好在一年之后,陈讲一父亲的朋友来信说,山东省的外贸公司可以出口肠衣了。在那位朋友的帮助下,陈家把积压的肠衣都销售给了山东省外贸公司。这样手里又有一些资金了。因为没有了生产场地,陈讲一母子二人就不分白天黑夜的,把信阳地区其它生产户的肠衣运到山东交易。在当时,生猪都是农户散养的,屠户自己在家里杀猪,然后在集市销售猪肉。所以那时每个乡镇都有加工猪小肠的,但他们只能手工加工猪肠衣,不会生产肝素钠。就这样,经过几年的努力,陈家终于还清了债务。

时间到了1991年,家里多少有了些积蓄。综合资源、水质等多方面考虑,陈家在光山县城建立了一个肝素钠生产小厂。在此期间,陈讲一利用在川大生物系肝素钠基地学习的技术,结合小规模的生产的实际情况,将肝素钠粗品生产技术进一步完善,并且产品质量也趋于稳定。还是因为资源有限的原因,没有办法进一步扩大生产。

陈讲一说:“做小厂发不了大财,但生活还是有保障的。并且通过销售肝素钠的过程中,也结交了不少生意上的朋友。这样坚持到了1995年,俺将小厂送给了妻弟经营,自己依然从事肠衣的集中收购,并运到外省销售的生意。”

时间又到1996年,弟弟陈讲宇结婚以后,在父亲与陈讲一的帮助下,在付店镇建立了一个肝素钠厂。

1998年陈讲一的父亲退休后,在潢川县科技局院里租了一间办公室,以陈讲宇的小厂作为基地,成立了潢川县第一家民营研究机构潢川县益民生化工业研究所。同年引进了河北省常山药业的肝素钠化验与分析技术。该所在中国生化制药工业协会以及山东大学生物系的帮助下,“猪小肠生产粗品肝素钠创新技术”在河南省技术创新大赛上获得了“河南省科学技术创新金奖”,在“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获得了优秀论文“三等奖”。

在2004年以后,“潢川县益民生化研究所基地”开始引进了机器生产设备,结束了纯手工的加工模式。又经过了无数次的设备改进,技术创新,终于在2012年1月,在位于潢川县产业集聚区工业大道西二路南段,成立了今天的“潢川县鹏升畜产品有限公司”。

写作此文,外面已是春暖花开,阳光普照万物。已经越过产业寒冬的鹏升公司,路也是越来越宽广,步伐也会越来强劲。也祝愿接过父辈希望的陈氏鹏升企业,未来更加辉煌。



作者杨峰,信阳市政协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组委员,河南省政协、信阳市政协文史资料撰稿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转载请注明来自湖南百里醇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文标题:《陈氏鹏升公司,崛起与发展之路》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5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