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千万间,文史中的住房理想与现实

安得广厦千万间,文史中的住房理想与现实

岑增标 2024-12-21 未命名 13 次浏览 0个评论

“居者有其屋”是人安身立命的基本需求。唐代大诗人杜甫一生穷愁潦倒,曾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号。相比之下,差不多同时代的王维的住房条件则要优越、舒适得多。从天宝九年(750年)到其去世的上元二年(761年)的十余年里,他住的是别墅。

还有一位幸运者——“北宋五子”之一的邵雍也值得一提。这位大儒原本布被瓦器,寒酸至极。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他从共城迁到洛阳的时候,所住房屋连门都是蓬草做的,名副其实的“蓬门荜户”!那样的房子自然难以遮风挡雨。当时的邵雍是个樵夫,靠打柴为生,每日还亲自烧火做饭侍奉父母。尽管日子穷苦,家徒四壁,邵雍成天却是一副不以为意、怡然自乐的样子,那种情形反倒让其邻居疑惑不解:穷到这般田地,怎么还高兴得起来?但“酒香不怕巷子深”,由于其人品才学享誉乡邻,当时退居洛阳的前宰相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人慕名而至,乐于与之交往,为其后来的声名鹊起奠定了根基。

更让人羡慕的是嘉祐七年(1062年),王拱辰、富弼和司马光等人扶危济困,指囷相赠,竟共同出资为他在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购置了一处带园地的宅第。从此除了读书讲学,邵雍在那儿自耕自种,自给自足,气定神闲,闲暇时还四处寻幽探微,优哉游哉。于是高兴之余,邵雍给这处宅第起名为“安乐窝”,并自号“安乐先生”。

当然,好事找上门却拒之千里或天上掉馅饼而拒不捡拾者也不乏其人,南宋满腔热血的爱国诗人陆游算是一个代表。嘉泰三年(1203年)五月,年近八旬的陆游回到山阴,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辛弃疾登门拜访,二人促膝长谈,共论国事。辛弃疾见陆游住宅简陋,多次提出帮助他“筑舍”,皆被其极力推辞,最后只得作罢了。

关于这件事,陆游在《草堂》里记叙:“幸有湖边旧草堂,敢烦地主筑林塘?”自注:“辛幼安每欲为筑舍,予辞之,遂止。”

来源:各界杂志2024年第11期

安得广厦千万间,文史中的住房理想与现实

图片描述: 这是一幅描绘古代文人生活情景的插图。图中,文人坐在屋内,窗外是美丽的山水景色,远处有桥、有树,近处有花草、有流水,一派田园风光。文人手持书卷,似乎在品味其中的深意,又似乎在思考人生哲理。整个画面宁静而和谐,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古人的悠闲生活与高雅情趣。

转载请注明来自湖南百里醇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安得广厦千万间,文史中的住房理想与现实》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Top